西寺小学 刘佳佳
有这样的一种情况,学生X每日的家庭作业完成得非常好,解题步骤清晰明了,家长检查认真仔细(上面有很多家长检查时留下的痕迹),可是他课堂上的表现却与之相差甚远,上课心不在焉,经常与同桌交头接耳,偶尔请到回答问题要么完全牛头不对马嘴,要么就摇头不知,在校每次测试成绩必然垫后。
X的妈妈也是班上活动的热心人,每遇当天作业检查有困难时必在班上QQ群上与其他家长激烈讨论,以得到最好解题方法。照理说X的教育环境(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)都属于正常水平,对于他自身的发展应该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,可是为什么现实却是背道而驰呢?
作为班上的特殊例子,我努力寻找原因想要对症下药。X父母离异,跟着母亲生活,可能是觉得对其有所亏欠,家里所有人都对他百般疼爱。基本满足他的所有要求;稍有感冒发烧就会发长信息“叮嘱”老师提醒其吃药和请老师代为请假;与同学发生矛盾会仔细“分析”其中原因说明不是自己孩子的错;考试没考好会因为各种理由请老师不要责怪他;每天作业也是非常“认真”的检查,标记出重点题目,甚至代为写下解题思路……就这样X的生活学习被家长包办了,长期以往他习惯了遇事依赖家人,自然就养成了不动脑筋的习惯,对老师的严厉教育也不屑一顾。
现代社会由于过于溺爱孩子而使他们得不到积极发展的例子很多,家长的“温柔”和老师的“严厉”使孩子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产生巨大差异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知如何取舍,自然会选择较松散的环境去适应,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与我们的期望相悖的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只有目标一致形成家、校合力,并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一致性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,否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,导致教育的失败。最后以苏霍姆林斯基的《给教师的建议》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: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,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,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。教育的完善性,它的社会性的深化,并不意味家庭的作用的削弱,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。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,就是两个教育者——学校和家庭,不仅要一致行动,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,而且要志同道合,抱着一致的信念,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,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、过程上还是手段上,都不要发生分歧。 |